精神的培养其实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。
那是一种认同,也是一种寄托。
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印记,看不见也摸不着,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。
华夏文明数千年之所以依旧屹立在这世间不倒,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,后世的华夏有句话这么说‘我们不是崛起,而是在复兴’复兴的也正是这种精神。
中华儿女数千年依靠着这种早已镌刻在了我们骨子里的精神,最终战胜了无数的磨难,而这个伟大的民族,哪怕暂且沉寂了片刻,也终将因为那数千年来永不磨灭的精神,再次复兴!
这不是什么奇迹,而是必然的趋势。
当然,大明王廷如今萌芽的这种精神还不足以与之相比。
但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种精神已经开始萌芽了。
一场酒宴,李承乾面子里子都捞着了,各种小算计,也是一个没落下,完全超乎了他的预估。
次日,李承乾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儿,就是和普西偌、伊原锡等人商议。
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,他不表示表示,属实有些没道理。
再说了,打铁就得趁热。
所以,到了中午的时候,大明王廷的第一张告示,终于贴出去了。
同时,数十匹快马,也是从城门之内打马而出,奔向大明王廷十数个城池。
在城门口,无数人挤在告示之前,指指点点,他们也不知道告示的内容是什么,无他,识字的人真没几个。
可大明王廷的第一张告示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。
“官爷,这告示上写的啥啊?咱一个大老粗,也看不明白。”一壮汉问道。
“诸位稍安,本官陈升,这就为大家诵读一番告示的内容。”陈升适时走了出来,他是大明国学的学正,平日里都忙于学堂之事,认识他的人倒是不多。
而其父,便是桃源县县令陈定安。
如今在大明国学,他们陈家也算是一家独大。
以往,大明国学名不见经传的,可昨夜过后,大明国学总算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。
“大明王廷,少年之说。”陈升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,“大明之少年,乃国朝之希望,未来之基石,故,不可废也。
未来之国朝,定当是大明少年之国朝。
未来之天下,定当是普天少年之天下。
纵观今日王朝之基石,也是昔日之少年,正是昔日之少年,开我大明万世之流芳。
是以:
少年强,则国强!
少年富,则国富!
少年在,则国在!
虽,国朝初立,百废待兴,王朝之艰难,皆是有目共睹,可大明之少年,不可废、不能废、不敢废!
故此,明王有令!
大明国学,便开王朝十五城。
凡六岁以上,十六岁以下,皆可自愿进学。
一日三餐,国朝负之!
书本课业,国朝负之!
进学所需,亦有国朝负之!
望大明之少年,他日成才,为我大明王廷,开那、万世流芳!”
读到最后的时候,陈升情绪是越来越高亢,声音也是越来越大,听得众人那叫一个热血沸腾!
“好!”
无数叫好声,瞬间就让城墙之下喧闹了起来。
昨夜的激动还没有缓过劲儿呢!
裴老等人这会儿也混迹在人群之中,听闻此番言论,也是一个比一个惊讶,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。
好家伙,李二都不敢这么做,你李承乾怎敢?
他不知道,李承乾这么做的机会其实只有这一次。
一来是气氛烘托到位了。
二来是大明王廷初立,人口不多,国土算不得辽阔。